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shanzhiying1960

内炼武术可改变个体生命存在状态

 
 
 

日志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1——16)  

2013-04-06 17:55:17|  分类: 太极拳历史传承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

 

来源: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时间:2012-11-21 12:53:18)

 

shanzhiying1960于2013.4.6.17:31网络下载并编辑整理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一)

 

武禹襄

               武禹襄

 

    武禹襄(1812–1880)为武氏太极拳创始人,姓武,名河清,字禹襄,号廉泉,河北省永年县人。 祖辈世代传文习武,兄弟三人,两兄皆进士后任职,禹襄自幼习文好武,性孝友,侠尚义,乡秀才,廪贡生,侯选训导。约1850年同乡杨露禅(1799—1872)自河南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禹襄兄弟爱其术而从学陈氏老架太极拳,得其大概。1852年禹襄亲赴河南,从温县赵堡镇陈青萍学习赵堡太极拳月余,得其精妙,并从陈青萍处得王宗岳《太极拳谱》,读后大悟。在钻研太极拳陈氏新老架式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谱》之精华,通过自身练拳体会,融会贯通,创出姿势紧凑,动作舒缓,身法端正,步法轻灵并要求内气潜转,以气成式的太极练法。此式既不同于陈式架和赵堡架,虽然能找到很多赵堡架的影子,但是也不同于杨氏大架和小架,自成一派,后人称之为“武氏太极拳 ”。 武氏研究太极拳,创试验之法,每招致乡勇以自验其技,并反复笔录修订,故拳式中式势可用,无一空架。 武氏一身虽然研究太极拳术最为精深,但终以教读自任,故此拳传人甚少,只传其甥李经纶(字亦畲)技艺最精。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二)

 李亦畬


    李经纶,字亦畬(1832—1892),永年广府人,是武禹襄的外甥,他和胞弟承纶一起从母舅习拳。李亦畬自幼喜欢读书,文章学问名噪一时。20岁上下被补为博士弟子员,为乡人所敬重。
    李亦畬在拳术生涯上留下了不少的故事。例如,他有一个表弟,膂力过人,一日二人共饮酒之后,表弟问道:“都说兄拳术了得,你果真 能打人吗?”这时李亦畬正坐在椅子上,两手扶着椅肘,答道:“你想一试,就来打我。”表弟移步近前,用两手搭在亦畲两肩上用力往下按 去,一边还说到:“你能让我动一动吗?”只见李亦畬一哈道:“你坐到对面凳子上吧。”话音未落,表弟就被掷出到那把凳子上。这位表弟感叹道:“兄双手未动,竟能置我于八尺之外,太神了。”
    李亦畬没有把对太极拳的研究停留在实践的层面上,他对拳法理论的钻研,达到了一种锲而不舍的程度。正是这样一种虚怀若谷的治学精神,李亦畬在拳艺上获得了极高的造诣,而且写出了《五字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撒放密诀》、《十三势行功歌解》、《虚实图解 》等拳论。最后,他将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加上自己的太极拳论手抄三本,一本给郝和(为真),一要给弟启轩,一本自存。这就是被世人所称道的“老三本”。流传于世的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的太极拳论就是通过“老三本”传出去的,成为现在太极拳 各大流派所尊崇的古典拳论。
    李亦畬传子宝廉(石泉)、宝让(逊之),弟子有同乡郝为真和清河县葛福来。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三)

      郝和


       郝和,字为真(1849-1920),河北永年人。他体貌魁伟,敦厚强毅,深嗜武技,及观李亦畲打手,遂改从亦畲专心学太极拳,两年余仅得粗迹,勤学苦练者六载。亦畲叹其诚笃,乃授之真诀,自此功力日进。能置椅寻丈外,无所倚傍,投人安坐其上,略不倾跌,屡试不一爽。又能手引壮士,使摇晃 不能自主,而仍粘随不脱。爱观剧,尝见邻童被挤号泣,亟排众人,掖至身前,环两臂翼蔽之,众涌激若潮,屹立不稍动。相传永年有罗建勋者,矫健多力,能超距登屋,踵门请角,为真再三却谢而后许焉。勋作势疾进,为真静以待之,逮其近身,振手触之,勋身掷起数尺而堕,乃 大服而去。
  清河葛老泰,精八方捶,授徒千余,闻亦畲名,请师事,亦畲使从学于为真,泰殊勉强。亦畲知其意,命与为真相搏,甫合,为真以推手 中擒拿法进擎泰膊,泰臂不能脱,足不能移,身不能转,呼曰:"释我!释我!"为真曰:"能动乎?"曰:"不能矣。"乃释之。泰自此心服,且命其 子顺成来就学。凡为真胜人多类是,不使负者受创伤。为真本业米号,大车运米来,辄左右手各平举袋米重百斤卸之以练力,故其力倍于常人 ,自得亦畲指授蓄发提放之术,以虚灵为体,以因循为用,是以善胜而能服人之心。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四)

       李逊之


       李逊之,(l882-l944)字逊之。李亦畲先生的次子,是武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由于李亦畲晚年得子,对逊之倍加体贴和爱护,并把武式太极拳艺和 秘诀全部授于逊之。因此,在拳艺上逊之的造诣是相当深的,加之逊之先生天生悟性好,父亲的言传身教,倾心相授,使逊之完全继承了武式 太极拳的衣钵,并发扬光大。
    李逊之不满6岁,便在父亲的督促下开始学练武式太极拳。开始因年幼贪玩,常受到亦畲先生的训导和体罚。但不久逊之就迷上了太极拳。每日上午习文,下午习武,常常与哥哥李石泉推手较技,精于拳艺。李家世代书香门第,平时给人的印象又似个文弱书生,都以为他不懂太极拳,其实逊之的功夫早已达到上乘水平。
  逊之先生平时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少乡邻要拜师学艺.在选择学生的时候,逊之首先注重人品的好坏,他不但传学生们武功,而且教他们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忠诚老实,不说假话,学太极拳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不可好勇斗狠,打架闹事,使学生懂得学 武的目的,要求学生继承和发展武式太极拳,不能让拳艺失传。教导学生们要勤学苦练,多加揣摩,严守身法,保持先辈们的特点。并且明确 指出有了正确的练功方法,只有下苦功夫去练,没有什么近路可走,功夫是在老师经常的指导下苦练出来的。李逊之在自己的练功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新的内容和练功方法,比如用绳子系住双手固定在脖子上,不用伸缩来发放人。他讲出武式太极拳的抽丝劲和缠丝劲是相互之间联系 的,能掌握抽丝就有了缠丝劲。从神气方面讲抽丝是直的,可是这一转手,一转身,腿转、腰转、两臂也随之转了,就形成了缠丝,产生了劲路。
  李逊之先生身杯绝技,拳艺卓越,但从未仗武欺人。他待人热情,为人和蔼可亲。他最得意的门徒是他的族孙李锦藩,并将其毕生所学毫 无保留地传给了他,使武式太极拳后继有人。李逊之在晚年时仍不断地探讨新的内容,研究拳法的奥妙所在,著有《初学太极拳练法述要》,《不丢不顶浅释》,《授艺精言》等拳论。是文武并重,德才兼备的一代太极拳大师。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五)

       顾印珂


        顾印珂(一八九四年一一九七三年)清河县前坝营村人。一九一0年拜葛福来、葛顺成为师,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学练武式太极拳和太极八方捶及杆、剑等器械。苦学苦练十年有余。一九二六年随父到沈阳开饭馆谋生。一九二八年和当时威振沈阳外号叫程铁牛的形意拳师比武。在毫发无损的情况下,巧取程铁牛,顾印珂由此一举成名。前来“试手”及拜师学艺者络绎不绝。试手较技者各家各派拳师均有,日本拳师也多次较量但无一人胜过顾印珂先师,此时顾印珂所收徒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孙行伍。孙在沈阳是很有名气的形意拳大师,当时在张作霖手下做事,年龄已近六十岁,顾印珂征得老师葛顺成同意后,以代师授徒的名义向孙行伍传授武式太极拳功夫。一九三三年在沈阳大西门正式开馆授徒,武馆名称为“清河太极顾武馆”。到一九三八年,因学拳的人太多,一个人忙不过来,顾印珂便把清河县的同门师兄霍梦魁邀请到沈阳协助在武馆授徒。顾印珂则以教授各公馆的“头面人物”为主。从一九三三年到一九四四年,顾印珂在沈阳授徒达数百人之众,学有所成者十几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巩天民、车向臣,他们在解放后曾任辽宁省副省长之职,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到四十年代中期,顾印珂是沈阳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武术家。他和同们师兄霍梦魁掌控沈阳武术界近四十年。一九五0年清河县阎志高应邀赴沈阳,清河武式太极拳授徒规模及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点。顾印珂、霍梦魁、阎志高被沈阳武术界誉为“清河三杰”。一九四四年顾印珂因家属闹病,回到清河老家前坝营村。在清河县跟顾印珂先师学拳者也很多。其中优秀者不过十人,最有名望的就是现任清河县太极拳研究协会会长的顾增朋先生。从上世纪七十年代,顾增朋先生尊师训,严以律已、认真授艺、强调德、艺双修。几十年来弟子遍天下,练其他拳种者受其指点的也有多人,现仍在继续随增朋先生学拳者还有三十多人。顾印珂先生在清河及沈阳有数百名弟子但学有所成,为武式太极拳的传播作出突出贡献者有: 巩天民、车向臣、孙行伍、朱元方、高云五、包志忠、武权亭、李荃英、吴功恒、吴海清、张文新、顾春成、顾增朋、顾士霞、顾士章、顾同泰、孙常来、焦连池等。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六)
                             

    孙禄堂


  孙禄堂(1862—1933年)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河北望都县东任疃村人,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孙禄堂天资聪颖,勤奋好学,9岁丧父,家中一贫如洗,由老母抚养成人。他喜爱武术,曾拜一位江湖拳师学习少林拳术,时间虽短,但他好学苦练,练得一身好功夫。11岁时背井离乡,去保定一家毛笔店做学徒。13岁时孙禄堂拜河北省名拳师李魁元为师,学习形意拳,同时文武兼学。两年后,孙的武艺出类拔萃,李魁元便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傅郭云深继续深造。不久他便把形意拳的真功学到手。然而他并不满足,还继续寻师学艺,到北京跟八卦掌名师,程廷华学艺,由于孙禄堂本来功底深厚,又得程师竭力指教,苦练年余,尽得八封掌的精髓。为使他经风雨见世面,广识神州武林各派之精华,追本求源,挣脱师法樊篱,日后自成一家,便诚恳地劝他离师门去四海访艺。1886年春,孙禄堂只身徙步壮游南北11省,期间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必访之,逢人较技未遇对手。1888年他返归故里,同年在家乡创办了蒲阳拳社,广收门徒。
  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久闻孙禄堂武功绝伦,由此聘他为幕宾,同往东北,1909年孙随徐返回北京。1912年孙禄堂在北京遇太极名家郝为真。郝将自己所习太极拳之心得传于孙禄堂。此时孙禄堂武功卓绝,德高望重,誉满京城。1918年孙禄堂终于将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立了孙氏太极拳,卓然自成一家。同年徐世昌请孙禄堂入总统府,任武宣官。1928年3月,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孙受聘为该馆武当门门长,7月,又被聘为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孙禄堂晚年,正值列强环伺,国力衰微,民族危亡日趋严重,在外侮面前,孙大义凛然,在他年近半百时,曾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时,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举击败日本5名技术高手的联合挑战,故在武林中不虚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美称。
  孙先生一生以教拳为业,足迹遍祖国各地。年迈七旬,应聘为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嗣后为江苏省国术馆教务长。先生教学循循善诱,其弟子较著名者如:靳云亭、李润如、陈微明、沙国政等,其子孙存周,其女孙剑云亦均能传其父业。先生一生弟子众多,遍布海内外,小女孙剑云女士是曾任孙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孙氏太极拳的第二代掌门人。1915年到1932期间,孙禄堂除撰写了《太极拳学》外、还先后著述《形意拳学》、《八卦掌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论拳术内外家之别》等重要专著和文章。1933年冬天他无疾而终,享年73岁。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七)                                                              

       郝月如


       郝月如名文桂、郝为真大师次子(1877—1935),得家传,善短打。1928年前在永年第一完全小学任武术教师。并兼任永年国术馆馆长,执馆任教。后应李保玉孙禄堂之约,赴南京、广东等地授艺,教拳终生,殁于南京馆舍:著有《太极拳十三要点论解》、《武式太极拳走架打手》,完善了武氏太极拳开合程序,为武氏太极拳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他一生授徒颇多,传其子少如。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八)

    郝砚耕


       郝砚耕(1904—1947),男,名文田,字砚耕。河北永年县人。自幼从父郝为真及兄郝月如习拳,功底深厚,尤擅打手。1929年,任永年国术馆教员。1932年,与亲友共同集资,开办了“太极酱园”(简称“太极园”),作为研究太极拳的场所。常有人前来咨询或比试,郝砚耕以其高超的粘依之功,接住彼劲,随化即发,制人而不伤人。郝砚耕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太极拳史料及武澄清、武汝清、李亦畬等前辈遗文。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九)                             

    胡凤鸣


        胡凤鸣,1949年10月生,永年广府东街人,其父胡金山是郝月如外孙。胡风鸣幼得家传,13岁获邯邢地区武术运动会少年组太极拳和剑术第一名。1963年,始向姚继祖学习太极拳。1971和1973年两次参加河北省武术比赛,获太极拳、剑优秀奖。1972年国家普及武术运动,胡风鸣在城关东街小学和城关公社中学教授太极拳。
  1991-1995年,任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千人表演队伍教练。1997-2003年,创办永年武式太极拳学校。1992年,获一级拳师证书。1993年,被评为"广府太极十二新秀"之一。1998年,率学生参加天安门广场万人太极拳表演。1999年,在中央电视台录制的武式太极拳VCD教学光盘中做示范表演。2000年,参加在江西上饶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获传统太极剑一等奖。2005年,赴新加坡传授武式太极拳,学员200人次。
  在各种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现为武术六段,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武术协会教练员委员会委员,北美武(郝)太极总会顾问,辽宁省朝阳市、抚新市、河南开封市、安阳市武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武当拳法》特约研究员,永年县太极拳协会副秘书长。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十)                               

        翟维传


       翟维传,男,1942年出生,河北永年县广府人,武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太极大师,自幼习武,从师于武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魏佩林、姚继祖二位宗师门下,习练武氏太极拳系列至今,现任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中国焦作(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副秘书长,中国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顾问,广东江门市太极拳联谊会顾问,北美洲武(郝)氏太极拳总会顾问,中国珠海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技术顾问,邯郸市武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永年武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永年县太极文化商贸有限公司监事长,永年县维传武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等职。
  主要文章分别发表在国内各武术刊物上,有的被收入《武当拳法探微》,《太极各家谈真谛》及《太极拳论文集》等书中,并参加了《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编排和审定工作,任编委,协助恩师姚继祖出版《武氏太极拳全书》。
  自己作品有出版《武氏太极拳述真》一书(2001年)出版《武氏太极拳术》一书(200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与广州俏佳人“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出品《武氏太极拳系列》教学光盘一套共十一盘(2003年)。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十一)                              

      吴文翰


        吴文翰,男,1928年生,河北省南和县人,现居北京。幼年曾拜武术家邢台国术研究社社长李圣端先生为师学习武派太极拳,经多年研习,颇有心得。曾任第二、第三届世界太极修炼大会武派太极拳导师;河南省郑州市武式太极拳研究会、美国武式太极拳研究会、北美洲武(郝)派太极拳总会名誉会长。曾应邀出席1986年第一届全国太极拳名家研讨会和1988年第二届全国太极拳名家传人研讨表演会。1998年被第五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大会授予“特级大师”称号。2001年以武派太极拳专家名义赴港参加万人“太极拳大汇演”,对传播太极拳艺弘扬中华文化再次贡献力量。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十二)

      丁新民


       丁新民,1952年8月生,天津人。1983年考入江苏无锡书法艺术专科研究生班(首届书法研究生),198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学研究生班。曾任石家庄地委讲师团哲学研究室主任,现任石家庄卫生学校党委书记。系中国哲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 武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河北省武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家庄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石家庄舞协副主席。哲学、经济学等社科学的理论文章多次在全国、省、市刊载及获奖,并被人民大学教科书收编。书法作品《乐道忘贫》曾获全国比赛二等奖,部分作品先后为孔子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开封、洛阳等地收藏。自幼跟随舅父王殿荣习少林拳,后拜沙国政、温敬铭、付钟文、陈小旺、刘梦东、郭振亚、杨继书习八卦、太极、行意、虎燕、阐宗。擅长少林、八卦、太极、虎燕、行意拳及枪、棍、剑、绳镖等。曾于1984年—1986年连续三年获石家庄市武术比赛冠军;在1991年河北省首届散打擂台赛获三金一银一铜,总分第一名。特别是在2004年9月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的比赛中,以最高分获得拳、械二枚金牌; 2004年12月全国太极拳交流大会获得两枚金牌;2005年8月国际太极拳大赛获得两枚金牌;2005年12月世界健康大会获得两枚金牌;2006年7月北京国际传统武术大赛获得两枚金牌;2006年8月世界太极拳大赛及简化太极拳50周年大赛获得四枚金牌;2006年10月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获得三枚金牌;2007年3月香港回归十周年武术大赛获得三枚金牌,并获大会特别表演奖。曾拜当代“太极拳”名宿泰斗吴文翰先生为师,为武学文化的发展充实了基础。武术理论文化研究颇丰,对武术的形成、发展以及价值、社会价值的寻觅尤见成效。其中《中国武术的坚持与发展》、《书 法艺术与武学文化》、《太极拳所应遵循的演练规则》、《武派太极拳的形成发展》、《漫谈武林人》、《太极拳学的社会价值》和《太极拳与和谐社会》等为多家 刊物刊用。2006年12月在《大公报》发表文章《中国武术亟需打假》。《“武林人”漫议》一文被采纳作为2005年第5期《武魂》杂志的卷首语。 2006年12月,河北电视台录制了《丁新民武派太极》的专题片在河北电视台播放,使燕赵大地上更多的人了解了武派太极,了解了丁新民。 2007年4月,山东电视台也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做了人物专访《武林闲人——丁新民》,把丁新民以及他的武术介绍给齐鲁大地上的人们,使丁新民的名字以及他的武术也深深地扎根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平日博览群书,苦修技艺。以武修心强身,以书养智筑雅,以舞练形塑体,以文补思充慧,文武兼修,德法并举,把几乎互不沾边的边缘学科有机地汇于一身。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十三)

 

       郭玉金


      郭玉金,1959年9月8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自幼喜文好武,10岁开始习武,先后随当地民间拳师习练过摔跤和戳脚翻子,打下了极好的武术根基。1974年始拜武式太极拳小架81式第五代传人顾春成老师门下,学习武式太极拳小架81式。 传承顺序为:武禹襄-李亦畲-葛福来-顾胤科-顾春成-郭玉金
      郭玉金先生勤奋刻苦、好学善思,拜入顾春成老师门下学艺后,在顾师的悉心教诲下拳艺得到突飞猛进,很快便有所造诣。他深知太极武学之博大精深,继续随顾师探求太极之精奥18年不辍,尽得顾春成老师的技艺精华。顾春成老师92年过世后,秉承恩师的教诲,其致力于弘扬太极拳术和太极文化,其推手和散放技艺不仅继承了老师的衣钵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其太极七节鞭术堪称一绝。郭先生武学思想开阔,讲求实战,摒除门户之见经常与各派武者交流切磋,参加各类武术活动,推广太极内涵及技艺。
    1981年参加过沈阳市推手比赛并获奖;
    1985年受邀到齐齐哈尔教授武式太极拳及推手;
    1994年受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赵俭宏邀请到浙江义乌教授太极推手;
    1998年沈阳文化节上与当代太极拳泰斗冯志强老师切磋推手技艺,得到冯老先生的认可;
    2005年参加了辽宁省第二届富强杯传统武术暨绝技演武大会表演武式太极拳小架81式获得武术功法绝技三等奖。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十四)


            翟世宗


       翟世宗,男,汉族,1971年1月出生,河北永年县广府西街人。自幼随父翟维传习练武式太极拳。国家二级社会体育辅导员,邯郸市武术协会会员,邯郸市太极拳委员会委员,永年县太极拳协会委员,永年县维传武式太极拳研究会副秘书长。多次作为领队或教练带队参加国际、国内太极拳大赛,个人取得多枚金、银、铜牌,并协助父亲翟维传出版了《武氏太极拳》系列教学片和著作《传统武式太极拳丛书》。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十五)                              

陈学坤


       陈学坤,男,出生于1972年10月2日,河北省永年县刘营乡东瓜井村人,赵宪平弟子。自1991年练习太极拳以来,我刻苦练习。开始的学习以书本为主,学习一些理论,对有的理论不能理解或理解不正确,直到2002年,在一次偶尔的机会认识了陈宪平老师,在他的指导下,对太极拳有了新的认识,对太极拳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先后参加了中国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天安门万人24式太极拳表演、金浩特杯太极拳比赛、中、日、韩武式太极拳交流会等各项比赛,2008年10月份在第十一届国际太极拳运动会段位评定过程中北评为五段技术。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十六)

        田英涛


        田英涛,男,汉族,1972年12月10日出生,原籍河北沙河市。现住西交大科技园。师承:李树发老师,为入室弟子。中华太极拳传承谱系: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
        2009年,拜李树发老师为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小架套路及太极推手等。
       1991年,在陕西华县当兵服役,同年曾拜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武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赵宪平老师为师学习杨式、武式太极拳大架、小架、长短器械及推手。精通不外传的太极刀、杆、低快架、推手和散手小架等。杨式、武式太极拳师承:翟文章-赵宪平-田英涛。
      多次参加全国性各种大型比赛活动和交流大会。2001年,参加全国第七届武术之乡比赛,荣获太极拳比赛套路冠军,器械比赛冠军。2002年,参加石家庄华侨杯比赛获太极刀冠军。第七届全国太极拳推手铜牌。
    现为西安陈金鳌太极拳学会会员,国家二级武术裁判。永年名洲太极拳社总教练,廉让堂太极拳学会理事,永年太极拳学会会员。






  评论这张
 
阅读(85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